。當然現(xiàn)在絕大部分國家已經禁止含鉛汽油的生產與銷售
。
?" style="margin:0px auto;padding:0px;border-width:0px;display:block;max-width:640px;" />
汽油主要由碳和氫組成,汽油正常燃燒時生成二氧化碳、水蒸氣和過量的氧等物質。就算正常燃燒后的二氧化碳,也正是溫室效應的元兇之一,更且因為燃料中含有其他雜質和添加劑,且燃料常常不能完全燃燒,其中HC,CO,NOX以及顆粒物就是沒有燃燒徹底,或者催化劑反應不全的有害物質。
據(jù)國家環(huán)保總局提供的數(shù)據(jù),我國機動車年消耗油料4500萬噸,尾氣排放除產生CO、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外.柴油車還排放有致癌作用的細微顆粒物,如PM2.5等。預計到2020年,CO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將分別達到8 000萬噸和900萬噸,與60年代美國光化學煙霧時的污染水平相當。

所以現(xiàn)在各大汽車廠家都在大力發(fā)展新能源汽車,其中又以電動汽車為主,電動汽車不像傳統(tǒng)燃油汽車排放有污染的尾氣,所以被稱為綠色能源,低碳、環(huán)保。但是很多人會質疑,電動汽車的電能大部分是靠燃燒煤礦原料的火電站來獲得的。的確如此
,但是有較好的解決方案。
如果電動汽車的普及帶動發(fā)電量的劇增,火電站可以投入大量的資金,設備來集中整治排放污染物,如CO2、NOx、CO顆粒物等,而燃油汽車分布在世界各地,是無法集中處理的,這一點是電動汽車的優(yōu)勢,第二就是大力發(fā)展可再生能源獲取電能,如風能,太陽能等,如果使用可再生能源來獲取電能,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能源。
所以這兩者相加,靠火電站集中處理污染物之后獲取的電能加上不斷發(fā)展的可再生能源獲取的電能來驅動汽車行駛是解決目前環(huán)境污染,以及石油等能源危機最好的方法。
新能源汽車中以純電動汽車居多。如果要把電動汽車全面推廣,不得不考慮如下問題:
1、電池的續(xù)航問題,電動汽車的領跑者特斯拉Models 100D單次充滿電之后行駛了約1078公里,這款車打破了同款車型續(xù)航世界紀錄,雖然這項紀錄是在試驗條件下完成的,但這對提高人們對電動汽車續(xù)航能力的認知有著重大的意義。
2、充電時間
:因為傳統(tǒng)的燃油汽車加滿一箱油的時間就5分鐘左右,然而目前的快速充電樁都是安裝在公共場合,使用380V的充電器
,也要在1-2小時左右只充上50%-60%的電量
,想做到5分鐘之內充滿80%的電量是不現(xiàn)實的
,電池組均衡技術、電能的輸配技術
、散熱技術目前就是瓶頸
,無法做到
。這一點是很多顧客不選擇充電式電動車的原因。

?" style="margin:0px auto;padding:0px;border-width:0px;display:block;max-width:640px;" />
3、充電站普及
,當然這一點可以依靠國力來解決
。
其中第二個問題,目前大多數(shù)鋰電池電動汽車無法解決,是制約常規(guī)電動汽車發(fā)展的瓶頸
,但是燃料電池技術就很好的解決了此問題。
例如豐田,豐田采用的一套燃料電池技術,雖然也是帶著“電池”兩個字,但其實它不是能充放電的普通電池,而是一套發(fā)電設備,此燃料電池的燃料—氫?div id="jpandex" class="focus-wrap mb20 cf">;瘜W課中,大家都知道,單獨的氫原子是非常強的還原劑
,自然界中只有在極端環(huán)境中才會存在被電離的單獨的氫原子
,而兩個氫元素結合在一起便成了氫氣
,這種穩(wěn)定的物質才能當做燃料
。
在傳統(tǒng)的認知中,氫氣與氧氣能夠發(fā)生劇烈化學反應—燃燒,并生成唯一的產物水,其中釋放出大量的熱量
。這就是氫內燃機的工作原理
,但由氫能轉化成熱能的方式,不僅能源轉換效率低
,氫燃料很快耗盡
,而且安全性方面也很難保證。

那么,豐田是如何做到兼顧安全
,同時提高能效的呢?那便是在一個完全不產生任何“燃燒”的可控的化學反應過程中
,將氫能轉化成電能。將氫氣作為還原劑
,而空氣中的氧則承擔了氧化劑
,氫氣將電子釋放給氧氣,生成唯一的產物水
。這樣一來
,魚和熊掌終能兼得了
。
而在這個過程中,電子發(fā)生了轉移 ,而這種轉移就是我們所說的電流
,有了電流就可以驅動電動機產生動力
。
豐田從1992年就開始研究這套燃料電池的技術 ,在進行了不斷的研發(fā)和改進后
,豐田的燃料電池的發(fā)電效率到達了業(yè)界頂峰,并與2014年生產出真正能夠量產和實用化的燃料電池汽車—MIRAI
,而它也成為全世界第一款量產的燃料電池汽車
。

?" style="margin:0px auto;padding:0px;border-width:0px;display:block;max-width:640px;" />
MIRAI采用了創(chuàng)新的氫能源,相比傳統(tǒng)的依靠充電的純電動汽車來說,MIRAI最大優(yōu)勢就是自己發(fā)電
,而且補充氫氣與加油一樣方便,只需要3分鐘便可以充滿
,充滿一次可以行駛650公里。這就很好的解決了鋰電池電動汽車充電時間慢的技術難題
。

?" style="margin:0px auto;padding:0px;border-width:0px;display:block;max-width:640px;" />
今年10月份全新奔馳Ener-G-Force 概念車將采用氫氣作為燃料,借助 “hydro-tech converter”可再生資源轉換技術,將水轉化為氫燃料
,進而轉換為能量儲存至氫燃料電池中
,我暫把這種技術作為氫燃料電池的升級版。
因為它自帶轉化裝置,車頂部裝備有蓄水池
,可將再生水轉化為氫燃料
,并轉換為能量存儲至氫燃料電池組中
。車輛通過動力強勁的四個電動機驅動,續(xù)航里程可達到約800公里
。
小結
不過,最關鍵的問題是,氫燃料汽車還有多久量產 ?能否量產?要知道燃料電池車是新能源汽車里發(fā)展最慢的一類
。像通用和本田這樣的車企間的聯(lián)盟,他們在推動燃料電池車的發(fā)展上應該會起非常重要的作用
。無論是歐洲還是日本
、韓國、美國
,都紛紛把燃料電池車發(fā)展的目標制訂出來,特別是基礎設施——加氫站的建設目標也有非常好的規(guī)劃
。
2015 年 ,德國加氫站的分布非常稀疏,到 2020 年便要開始成片
,他們計劃到 2030 年整個德國加氫設施要連成非常完整的網絡
,大概有 1000 多座加氫站要建立起來。所以氫燃料電池汽車量產或許只是時間的問題